OSTEOKJ3000系列超聲跟骨骨密度儀檢測骨密度儀操作步驟,軟件使用方法請參照以下步驟操作。
1)測前準備
病人信息輸入完成后,點擊“確認”按鈕,進入“測前準備”界面,如下圖所示:
年齡≥20歲時的界面
年齡<20歲時的界面
上面的界面說明了測量時病人被測腳的放置位置和姿態(tài)。當病人已經按照要求放置好腳后,即可點擊“開始測量”,跳轉到檢測界面,開始進行骨密度檢測。如果醫(yī)生想返回主界面,則點擊“回首頁”按鈕;如果醫(yī)生想返回病人信息界面,則點擊“返回”按鈕。
2)測量中
當病人年齡≥8歲時,“測量中”界面如下圖所示:
“測量中”界面右上角為當前病人的姓名和編號,中間部分顯示的是測試波形(該波形為探頭接收到的經跟骨衰減后的超聲波信號),波形下方是檢測進度條。如果在檢測過程中腳位置發(fā)生變化或者發(fā)現在病人信息界面中所輸入的信息有誤,點擊“停止”按鈕,彈出下圖對話框,選擇“確定”停止本次測量,選擇“取消”繼續(xù)本次測量。
當病人年齡<8歲時,與測量年齡≥8歲的病人時所顯示的測量界面不同的是:在界面的右半部分播放動畫以吸引這些兒童病人的注意力,從而保證測量時腳不會亂動,如下圖所示:
3)測量成功
檢測完成后,系統會自動跳轉到提示測量成功的界面,如下圖所示:
此界面提示病人測定結束,可退出腳。此時如果想查看測量結果,可直接點擊“查看結果”按鈕,進入測量結果界面。如果醫(yī)生不做操作,則在此界面停留5s后,會自動跳轉到測量結果界面。
4)測量結果
當病人年齡≥20歲時,測量結果界面如下圖所示:
界面左上部分顯示的是病人信息,依次為編號、姓名、性別、年齡和測試時間。左下部分顯示的是測量結果:SOS、BUA、骨質指數、T值和Z值。界面右邊顯示的是病人測量得到的骨質指數值與對應年齡的參考值比較圖,橫軸表示病人的年齡(年齡范圍20~100歲),縱軸表示不同年齡對應的骨質指數參考值。三條曲線中,中間紅線表示的是不同年齡的平均值,上下兩條黑線分別表示的是不同年齡的最高值和最低值。測量點落在綠色的區(qū)域,即骨質指數值較高,表示骨骼比較健康;落在黃色的區(qū)域,表示骨質指數值為骨骼狀況一般;如果落在紅色區(qū)域,即骨質指數值較低,則表示骨骼狀況比較差。
當病人的年齡<20歲時,顯示的測量結果如下圖所示:
界面左上部分顯示病人信息,左下部分顯示成長信息。在Z值圖表中,測量點位于綠色區(qū)域,則表示骨骼狀況較好;測量點落在紅色區(qū)域,則表示Z值偏低,骨骼發(fā)育不良;Z值在-1~1的區(qū)域表示骨骼發(fā)育正常,且數值越高骨骼發(fā)育狀況越好。在身高圖表中,測量點落在白色區(qū)域,表示身高偏高;測量點落在藍色、綠色或黃色區(qū)域,表示身高在正常范圍;測量點落在紅色區(qū)域,則表示身高偏低。
在測試結果界面正下角,有以下幾個按鈕:
Ø 重新測試:對該病人重新進行測試獲得測量數據。
Ø 下一病人:點擊“下一病人”,直接跳到病人信息界面,開始注冊下一個病人信息。
Ø 歷史記錄:點擊“歷史記錄”,彈出病人的歷史診斷記錄。
左半部分顯示的是病人信息和歷史測量記錄,列表中為當前病人的所有測量記錄,選中其中一項后,右側會顯示被選中的歷史記錄所對應的圖表。右上部分顯示的是在不同年齡時測量所得的骨質指數值與參考值比較的圖表(可參考測量界面)。右下部分顯示的是歷次測量所得的骨質指數圖,其中橫坐標為測量次數,縱坐標為骨質指數值,背景顏色含義與其上方的圖表相同。醫(yī)生可以在此圖表中看出病人歷次測量時骨質指數值的變化情況。當歷史測量記錄病人年齡<20歲時,其該次測量對應的歷史記錄界面,其中界面左側為病人信息和歷史測量記錄,右上部分顯示的是不同年齡時的Z值、BMI值,其中黑點對應的數值為病人測量值。右下部分顯示的是當前的身高值和身高預測值。
各顯示參數說明
Ø 報告設置:點擊“報告信息”,對測試結果進行診斷分析。
在報告設置界面中可對測試結果進行診斷分析,添加診斷信息。
點“打印”可直接打印,點擊“打印預覽”查看報告的打印預覽。點擊“回首頁”可直接回到界面首頁;點擊“返回”可返回到上一頁操作界面。點擊“發(fā)送到PACS”,發(fā)送成功后彈出成功發(fā)送提示對話框。
設置-PACS設置。
當病人年齡<20歲,彈出如下界面:
其操作與病人年齡≥20歲的操作一致。
分享: